把清江导向世界的土家姑娘

一字一句土家味,一颦一笑清江情。在长阳130多名执业导游中,有一张笑脸、有一个名嘴,成为国内外游客在醉游美丽清江的同时,一个挥之不去的名片记忆。

2007年,大学毕业后的何庆玲,带着初涉人世的艰辛,怀揣着对旅游工作的热爱,毅然回到了家乡,走进了清江画廊这个大家庭。

刚入行那会儿,作为一名工作在景区一线的普通导游,面对众多能说会唱的老导游,何庆玲心里满是羡慕。她脚跟脚地请教,并做好笔记,提升自己的讲解能力。

同期声:何庆玲

为了了解自己的讲解情况,我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,回到家,面对镜子,练习微笑;用手机将自己的讲解录音,来了解自己讲解的语速和语气,靠这样不断地提高自己。

只要有时间,何庆玲就会扎在书堆里,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。为此,她收集和翻阅了大量的史书资料,把关于清江、武落钟离山等一些重要地名的典故一字一句,一条一条的摘录整理,编写入自己的导游词中。

同期声:何庆玲

工作中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,我总会将一个新的知识点一遍又一遍的整理修改,以便于更好的融合到讲解中。

慢慢的,何庆玲的讲解变得以古鉴今,生动轻松,亦庄亦谐,收放自如。一个又一个的重要接待开始落在了她的肩上。

有一次,在班船上做讲解,她用自己热情洋溢的讲解激发了一百多名游客的游兴。走下台的时候,客人们投来了赞许的目光,不停地为她的介绍鼓掌,一位客人还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送给了她。

同期声:何庆玲

我还清楚的记得一张便签纸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这样四句话:“何导讲解好,导游服务高;武汉十二客,个个哈哈笑。”当时看到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,瞬间觉得特别有成就感,所有的辛勤付出在那一刻,都觉得是值得的。

何庆玲用勤奋的钥匙开启名嘴导游的大门,由她组织编排的《红耀土家》等10多个红色题材的文艺节目,在她所在的“女子民兵号”游船上滚动演出,和她一起成为清江画廊上一道流动的风景。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