锚定支点建设 奋力实干争先
当好“全新长阳”建设先行官
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章一英
长阳作为鄂西南重要节点,正以“全新长阳”的姿态融入省市“支点建设”战略大局。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先行官”,既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“硬底盘”,更是推动区域协同的“强纽带”。2025年,交通运输局将以“拼抢实快”的奋进姿态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以路网升级为突破,以资源争取为动力,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以交通之进赋能发展之变。

以“重大项目建设年”为抓手,构建“续建项目抢进度、新建项目抓开工、储备项目强前期”的梯次推进体系,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从“连线成网”向“立体互通”升级。
紧盯节点抓进度,续建项目冲刺“全新长阳”目标。锚定“7·1”“10·31”“12·31”三大关键节点,集中力量打好龙五一级公路“收官战”,确保纱帽山至磨市段7月1日实现试通车、10月底全线贯通;同步推进S255天池口特大桥、G318红花套至偏岩段(长阳段)一标段建设,力争12月底前建成。同时,完成G318的10公里路面大中修,彻底打通干线“堵点”,提升区域路网通行质量。突破瓶颈抓开工,新建项目跑出“全新长阳”速度。启动S242大堰绕镇公路建设,通过“点对点”督导、“面对面”督查、“实打实”促改,指导项目前期、资金、用地等工作,年底前实现路基工程全面完工,进一步优化县域路网结构,提升区域交通通行能力;推动长阳城乡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有序实施,12月底前完成栀子花茶厂、医疗物资疾控中心建设,达到试运行条件,进一步助力高山蔬菜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“出山进城”。找准定位谋发展,储备项目做实“全新长阳”底盘。系统构建“产业升级+文旅融合+民生基建+新基建”四维项目矩阵,聚焦绿色低碳发展,重点包装谋划长阳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园提质工作,围绕土家文化赋能,策划土家源文旅走廊项目,立足城乡融合发展,统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、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程。建立“3个项目库+4大领域+15个专案”的梯度储备体系。
为全面激活乡村发展动能,以路网优化、养护升级、物流畅通为突破口,以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民生工程为抓手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实施“八大提升行动”,畅通乡村振兴“主动脉”。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三年提升计划,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,制定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方案,完成路域环境整治50公里,重点打造1条省级“最美农村路”,形成“一路一景、路景相融”的美丽乡村走廊。通过路网提档升级,推动清江椪柑、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“出山进城”,助力农旅融合产业升级。实施“养护提质工程”,织密乡村振兴“安全网”。构建精细化日常养护体系,优化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模式,完成668公里骨干线路专业化养护提档,实施288公里次差路修复工程,完成36处地灾隐患点系统治理,力争2025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跻身全省前20名。
创新“快递进村工程”,打通乡村振兴“微循环”。进一步全面构建县、乡、村三级物流体系,打通货物流通壁垒,推动渔峡口镇、榔坪镇各申报建设1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,确保全县146个行政村实现全品牌快递进村,要让快递进村“进得去、稳得住、可持续”,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坚实保障。争取三个以上快递企业上行揽件量达到县域奖补标准,完善城乡物流网络,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抢抓国家“超长期国债”“一揽子增量政策”窗口期,以“三争三促”机制破解要素制约,打造交通投资“强磁场”。前端谋深项目库。抢占政策先机,深挖项目潜力。建立“周调度、月通报、季考核”工作机制,围绕超长期国债、专项债等政策窗口,力争全年争取行业补助资金1.85亿元,推动交通项目库投资规模实现“三级跳”——目录库、储备库、实施库投资总量分别达2024年的5倍、3倍、2倍以上。中端强化资金流。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.1亿元,其中一季度冲刺3.9亿元,确保“开门红”带动“全年旺”。重点推进十宜高速兴山至长阳段建设,力促长阳至五峰段、城西高速启动建设,加快融入“宜荆荆”都市圈1小时交通网。后端擘画新篇章。立足建设鄂西交通支点的战略定位,年内完成《长阳交通2025—2035年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》编制,明确未来十年“重大工程、重大改革、重大项目”三张清单,同步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,具化项目清单、量化项目投资、细化项目措施,确保交通建设与县域经济、生态保护、民生需求同频共振。
来源丨长阳发布